|
侯建光:豫酒振兴发展战略下,“中国酒芯”将为仰韶高质量发展蓄能7043
侯继光 水为酒之血、粮丰酒之味、窖蕴酒之香,而唯有曲,方能定酒之魂。酒曲的制作和使用是中国白酒有别于世界其他烈酒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曲就是“中国酒芯”。 为了对中国酒曲举行一次全方位、系统化梳理与挖掘,以完善核准中国白酒发展的历史,6月29日,“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在仰韶文化发源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河南渑池举行。来自中国酒业协会、江南大学、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专家,以及80余家媒体代表共会渑池。 7000年前,在这里诞生的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仰韶先民在韶山主峰——仙门山山脚下刀耕火种、制陶酿酒,点燃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今天的仰韶人不忘初心,在韶山主峰——仙门山山脚下洞藏十里美酒,动情演绎着中国白酒最初的陶醉之美。 仰韶酒正是在渑池这片文化沃土上孕育而生。她与仰韶文化不但同姓同名,而且同根同脉。文化的丰厚积淀、技艺的世代传承、科技的创新加持、品质的匠心坚守、市场的精耕细作,得以让仰韶酒业从豫酒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委、省政府“豫酒振兴发展”战略指引下的排头兵、领头雁。 河南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出席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并讲话。 侯建光提到,2020年8月份,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此次发掘历时一年多,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遗迹、遗物。其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对遗址发掘出的八个尖底瓶的残留物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但进一步证明了小口尖底瓶的酿酒功能,并且通过研究证实:7000年前的仰韶先民不但以发芽为糖化剂酿造谷芽酒,同时也利用红曲霉、曲霉和毛霉制曲,酿造曲酒。这些经过考古学严谨论证的发现,与郭沫若《中国史稿》中所载,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知道酿酒”的说法不谋而合,对仰韶、对豫酒,乃至对中国酒业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值得庆祝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侯建光认为,此次“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的举办,是对中国白酒“芯片”——酒曲的一次全方位、系统化梳理与挖掘,期待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从专业的视角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见,并对仰韶的发展多多建言献策,点亮仰韶文化中蕴含的“中国酒芯”。我们坚信,在河南省委、省政府“豫酒振兴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在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各位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下,仰韶酒业借助“中国酒芯”的品牌势能,一定能够一如既往地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在豫酒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中国酒业更加繁荣的奋斗征程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实习编辑:刘萍
文章分类:
酒闻天下
|
|